孩子的不成气多半与父母的咒骂有关本文发表时间:2010-7-20 来源:jk100f.com 标签:父母
孩子们总有顽皮的时候,贺飞(化名)四岁那年的夏天,爸爸因儿子的一次不听话,对儿子愤怒地诅咒:“你这个不成器的……”那个时候,贺飞并不知道坐牢是什么意思,只知道爸爸发怒了。曾经是个“问题孩子”、现在已三十多岁的贺飞在讲述自己童年的遭遇时,语气凝重,那句“你这个坐牢的坯子,要吃枪子的!”的话后来就一直陪伴了他十多年。每当贺飞顽皮的时候,父亲就会用这句话来教训贺飞,每次还总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教训他、毒打他。一次一次的伤害着他的心理。 父亲的这种棍棒家教一直陪伴到贺飞十五六岁,当贺飞有力量与父母拳脚抗衡、他们已打不赢贺飞时,父母的家教方式又转变成了“放弃式的家教”,于是贺飞便经常听到父母诸如“我们已管不了你,我们只当没生你这个儿子”之类的话。父子成仇、母子成仇,那个时候,家已成为了一个充满仇恨的地狱。后来,贺飞便偷盗了几万元钱离家出走,并也因此换来了十年的监狱生涯。其实贺飞走到这一步与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。 贺飞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后,现正在从事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方面的工作。他对所接触过的多数犯罪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:几乎犯罪者都有一个扭曲的童年,都承受过父母过多的指责和咒骂,都挨过打。当许多人年少时就听惯了“要砍脑壳的”、“挨刀的”、“吃枪子的”或“坐牢的”等咒骂后,其心理也就形成了一种定势。咒骂已扎根于幼小心灵的深处,一旦这种咒骂积累到一定数量,就会使之产生潜意识的质变。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的指责本无可厚非,但一旦指责过多,甚至到了诅咒的地步,指责就成为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棒槌。“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尊心,很有可能就会变得沮丧、颓废、萎靡不振,就会自暴自弃、自轻自贱,甚至自己糟蹋自己。因此过多地指责或诅咒孩子,就如同残害他们的生命。”为了不让孩子的心中充满仇恨,家长应在教育孩子时采取正确的手段。 (45511)(146)(78) 相关文章 |
|